2月16日,网络疯传一条关于杭州市政府3月1日取消限行的“新闻稿”。记者调查发现,这是一条不实新闻。它是杭州某小区业主尝试用ChatGPT写杭州取消限行的新闻稿。该业主在群里直播了ChatGPT写作过程,还把文章发群里。其他业主不明所以截图转发了,最后导致错误信息被传播。据了解,警方已介入调查。涉事业主也在群里公开道歉。截至目前,杭州相关政府部门均没有发布此类政策。(2月17日“浙江之声”微信公众号)
ChatGPT是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在2022年11月一经上线便引发关注。它能够深度理解上下文的关联,完成写文章、邮件甚至是敲代码的复杂任务。调查显示,89%的美国大学生已经在用它来写作业,搭建论文大纲。根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月底,国内各大社交平台上,有关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的讨论已经超过10万条。目前,全球多国大学、科研机构发布明确的人工智能禁令,禁止使用ChatGPT和其他所有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完成学习与考试任务;多家期刊、出版机构也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合著者。
有媒体对正版的ChatGPT进行体验,结论是,可以使用它,但别依赖它。因为其在一些问题的回答上,倾向于“正确的废话”,有些问题甚至无法给出解答。既然用ChatGPT完成作业不行,那么,用ChatGPT来写新闻自然更不行。
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利用神经网络、海量的语言数据和文本数据来进行训练,整合以往信息实现新的文本,本质上是一个词和句序列的输出。有学者指出,ChatGPT不太适合需要逻辑、专业知识或最新信息的任务。换言之,新闻具有真实性和新近发生性,传统的媒体记者在新闻成文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形成文本只是最后一个步骤,而ChatGPT根本无法整合这些数据,用ChatGPT写出来的新闻必然是假新闻。
相关部门要尽快明确,任何人不得用ChatGPT在网上发布实时消息,否则以散布谣言论处。平台要开发能够识别ChatGPT代写文章的功能,让用ChatGPT写出来的消息不能上架。即使用ChatGPT写出来的故事、八卦,也要在显著位置始终注明ChatGPT创作。博文作者需要以社会责任心高度自律,既不能拿ChatGPT开玩笑,也不能用ChatGPT文章冒充自己的原创,否则,不仅会扰乱人心,甚至涉及到知识产权的诉讼。
总之,进一步抓好抓实网络空间生态建设,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不能让ChatGPT捣乱。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编造离奇失踪原因”“杜撰事件调查进展情况”“假冒事件相关人员身份”“无底线蹭炒事件热点”等典型案例,督促网站平台认真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严厉打击网上借机造谣传谣以及恶意营销炒作行为。对使用ChatGPT的网友来说,这也是一记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