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中的贾维斯,《我,机器人》中的NS-5,《流浪地球》中的MOSS……科幻电影中能够自主对话的机器人透露出人类对未来人工智能应用的想象。如今,ChatGPT这位“对话者”的出现正引发全球关注。
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进行对话,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它还可以协助人类完成一些工作,例如写论文、创作诗歌、翻译、编写代码等。
这位“全能网友”一经问世,立即受到各方热捧。有报道称,该程序上线不到一周,日活跃用户超过百万;推出两个月,月活跃用户突破一亿。一时间,ChatGPT成为现象级消费类AI应用,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纷纷下场,抢先布局新赛道。中国国内也有企业正布局推出类ChatGPT产品。
“首先是满足了巨大的社会需求。”谈及ChatGPT受欢迎背后的“密码”,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指出,ChatGPT的聊天对话、答疑解难等功能满足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交流需求,生成的回答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和一定的逻辑能力,突破了传统AI系统的程式化交流方式,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宏广也认为,这款应用能够挖掘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中丰富的信息“矿藏”并加以“炼化”,将大量零散的信息以一种逻辑甚至文章的形式呈现,实现了从数据信息向解决方案的过渡。“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ChatGPT何以全球爆火?抛开资本因素,薛澜认为,关键原因是ChatGPT可能要动人类的核心“奶酪”。
有观点将AI技术分为分析式AI与生成式AI,前者从现有数据、信息中寻找规律,后者则会生成新的内容,已涉足人类独有的创造性领域。ChatGPT即属于生成式AI,可以与用户不断沟通交流,产生新的内容,高效实现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具有很强的用户粘合性。
ChatGPT果真如此神奇?一些初步体验过这款程序的网友表示,ChatGPT能够清晰理解用户提出的问题,回答逻辑通顺并能提供一些解决方案,既“懂人话”也“说人话”。也有网友遇到了“答非所问”的情况,其回答“乍一看挺能唬人的”,但仔细观察内容后仍可以发现问题。
在其“自我介绍”中,ChatGPT也表示,能够记住用户较早时的对话,可以根据用户反馈更正回答的方向,甚至拒绝用户提出的不合适的要求;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包括可能产出错误的、有偏差的信息,对2021年以后的世界和事件所知有限等。
有报道称,英国《卫报》2020年曾让ChatGPT撰写一篇新闻报道,文章虽简洁明了,但也存在一个主要缺点,即无法进行事实核查。如此表现,一定程度上也解答了公众有关“AI是否会替代人类”的疑问。
在王宏广看来,ChatGPT的出现并不是颠覆性的,更不会成为“替代者”,而是作为人类工作生活的“助手”。
薛澜也指出,ChatGPT的出现可以提高人类的工作效率,使得任务的完成更加轻松高效;也有可能衍生出各个细分领域的ChatGPT,比如帮助撰写律师文件、广告文案、网页生成等。同时,它也将对程序员、高等教育等行业带来影响,挑战其传统思维和技能要求。
目前,已有多家学术期刊禁止或限制使用ChatGPT撰写或编辑论文,强调人工智能工具不能取代作者完成数据解释、得出结论等关键任务。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多所大学也发出ChatGPT“使用禁令”,防止作弊、剽窃,避免学生过于依赖科技手段而放弃独立思考。
从原子能到生命科学,当前人类的尖端科技多存在人为设定的“边界”,以求维持创新发展与风险治理之间的平衡。人工智能是否也应设定“边界”,避免人类日后可能被自己创造的科技手段“反噬”?
“理论上讲,需要给人工智能设定一个上限,”王宏广说,“但是从人工智能积累的知识来看,以现在的水平还用不着设限,可能还不到时候。”
“如果ChatGPT的功能不断增强,从而替代很多原来由人类完成的创造性工作,我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否会因此退化?”薛澜对此指出,人类在推动科技创新进步的同时,始终谨慎地权衡这些进步可能带来的风险。只有对技术的规制能力跟得上科技创新的步伐,才能保证科技向善,让科技创新真正造福人类。
而对于这个问题,ChatGPT的回答也很耐人寻味。它说,自己目前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制造面粉,但要做出好吃的面包,还是需要人类的智慧与经验。(完)